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发展规划>详细内容

上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6-04-13 20:09 浏览次数: 【字体:

(2016年4月13日上饶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上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上饶县委关于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过去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实施“主攻一园、决战两区、推进三化、打造四新”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县域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聚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完成,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扶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有目共睹,为“十三五”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是: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15年生产总值完成172.9亿元,完成规划目标220亿元的78.6%,年均增长11.8%(按可比价计算);工业增加值完成125.8亿元,完成规划目标156亿元的80.6%,年均增长13.9%;生产总值与工业增加值两项指标未完成规划目标,主要是“十二五”后期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放缓、统计口径调整等原因;财政总收入完成22.5亿元,完成规划目标22亿元的102.3%,年均增长20.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亿元,完成规划目标214亿元的104.7%,年均25.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7亿元,完成规划目标38亿元的115%,年均增长17.3%;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85亿美元,完成规划目标1.1亿美元的168.2%,年均增长21.1%,利用外资完成0.77亿美元,完成规划目标0.7亿美元的110.6%,年均增长12.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4‰以内,完成规划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显成效。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2010年的10.6:70.1:19.3调整为9.3:75.7:15。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初步形成了“2+3”产业集群;茶亭工业园建成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茶亭镇被评为“全省绿色崛起产业乡级50强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推进,农业企业发展到510 家,现代农业示范园被评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获得“中华蜜蜂之乡”等荣誉称号。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灵山风景区实现对外开放,2015年接待游客人次220万;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月亮湾汽车城被评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天成国际、新华物流园被评为“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

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城市发展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完成灵山景区、茶亭工业园、城南新区等片区规划和雨污管网等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城镇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14.1万人,城镇化率达47%。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城南大道、江南大道、三清山大道(上饶县段)等一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改建一批城市支路和断头路,城市空间体系进一步拓宽;建成雨污水管网46.3公里,茶亭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槠溪片区排涝站、三江导排渠、西出口综合改造等一批城市综合治理工程顺利竣工,完成了一批城市沿河、主干道、重要节点地区的绿化亮化工程,城市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完成了槠溪湿地公园、杨惟义纪念馆、城南文化主题公园等一批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城市品位不断提升。集镇发展步伐加快,皂头镇滨河路、五府山高铁站站前大道等一批乡镇重大基础项目顺利实施,石狮产业园、远泉花木博园等产业发展项目稳步推进,形成了多业并举、特色明显的集镇产业发展格局,皂头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819个,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完成农村公路硬化1346公里,城乡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25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基本覆盖;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05座,农田旱涝保收面达到82%;新增农田灌溉面积2.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万亩;土地开发新增耕地900亩;完成农村安全饮水重点工程11处,解决25万余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城乡输变电网改造工程34个,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稳定电全覆盖;积极开展农村清洁工程,被评为“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先进县”,枫岭头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县市级生态村和省级生态乡镇占全市1/6。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民生工程投入不断加大,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0%,着实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农保参保率达95%,新农合参合率达99.5%,城乡居民保险“三张网”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2010年52.6亿元提高至2015年121.5亿元,年均增长1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6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870元%;新建城镇保障房1888套,扶助1700户农村困难家庭进行危旧房改造;社会求助体系不断完善,新改建6个农村敬老院,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人群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240元,连续五年荣获“全省社会救助先进县”、“全省十二五期间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为3200名残疾人提供康复与服务,为残疾人购买公益性岗位200个;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控制在4%范围内

各项社会事业快速进步。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积极推进 “教育名县” 打造工作,基本实现校舍建设标准化和教学装备现代化,教育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的表彰和荣誉,义务教育普及率继续保持100%,民办和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考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方阵;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加强,县中医院完成整体搬迁,县医院、血防站住院大楼建设顺利推进,新改建了一批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列入“全国免费孕前优生检查试点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4‰以内。信访工作扎实有效,继续保持“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称号;全县安全生产态势总体平稳,社会治安形势稳定,荣获“全省平安县”称号。

“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有目共睹,这主要得益于全县人民的团结奋进、艰苦创业,得益于县委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言献策、密切配合。这些成绩的取得,为上饶县“十三五”时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饶县“十二五”时期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

单位

2010年

2015年

实际

年均增长%

1、生产总值

亿元

87.19

172.9

11.8

2、人均生产总值

元/人

12442

24290

14.3

3、财政总收入

亿元

8.73

22.5

20.8

4、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72.5

224

25.4

5、直接利用外资

亿美元

0.43

0.77

12.7

6、外贸出口总额

亿美元

0.7

1.85

21.1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9.69

43.7

17.3

8、工业增加值

亿元

58.17

125.8

13.9

9、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66.72

72.76

2.2个百分点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2800


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600 


12、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69.7

71.5

0.77%

13、森林覆盖率

%

70.54

70.54


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年均增长数是因为统计口径调整,不可比。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未来五年,是上饶县迈向全面小康的决战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升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法治上饶县建设的推进期。综合研判国内外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上饶县既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和“三期叠加”的严峻挑战。

1、发展的机遇

从宏观层面上看:国家推出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我县扩大对外开放、聚集国内外资源搭建了更高更大的平台;国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我县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长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计划实施,为我县争取政策、科学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大力倡导“三严三实”,为我县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赣东北开放高地、赣浙省际生态产业合作示范区、上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示范区建设,市委打造信江河谷城镇群“半小时经济圈”,为我县进一步承接东南沿海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构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合作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高铁新区、物流园区、空港新区等市重点项目落户我县,三清山机场即将通航,上饶火力发电厂即将开工建设,为我县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从自身层面上看: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我县位于赣东北区域中心,沪昆高速公路、浙赣铁路、320国道横穿县境,上德高速公路、上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沪昆高铁、合福高铁在我县呈东西、南北“十”字形交汇,三清山机场也位于我县境内,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快速交通网络体系,构筑了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区位条件,为上饶县实现超越传统的地区性发展模式、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利用外部资金和技术、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发展构筑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二是平台优势明显。我县在江西省主体功能区划分中被列为重点开发区,空间发展平台潜力巨大;茶亭工业园升格为独立的省级产业园,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循环经济产业园快速发展,必将成为我县后劲十足的经济增长点;现代农业示范园上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必将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城南新区建设快速推进,必将推动城市的扩张和人口集聚;灵山风景名胜区实现对外开放并成功申报4A景区,灵山走廊现代产业服务带正在规划设计,在全省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下,我县旅游业发展将大有作为;月亮湾汽车城、新华龙物流园等一批专业市场、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2、面临的挑战

一是全球经济增长模式正在深度调整,国内经济增长的条件和动力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发展新常态,减速换挡的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结构调整阵痛持续,区域间竞争更为激烈,将对我县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二是发展不足仍然是我县面临的主要矛盾,现阶段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实体经济脱困难度仍然不小,财政增收、债务风险防控压力较大,都将给我县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三是资源约束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这些问题和困难,都需要我们在“十三五”时期大力克服,需要我们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破解困难局面,打好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奋斗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上饶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一个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重要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协同发展,认真落实省委“十六字”方针和市委“1234”发展战略,致力实施“中心城市核心区、工业集群示范区、城乡统筹先行区、旅游商贸集聚区、创业创新活力区”五区联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一保一争一缩小”水平,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全省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示范县。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转型升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发展新特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协调共享。充分利用县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共同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审批、投融资、财税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

——坚持依法治县。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诚信社会、平安社会、和谐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实现经济法治有机统一,全面建设法治上饶县。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各级党委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带领全县人民奋勇前进。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县的发展环境和基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在提质增效、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略高于全省、全市水平,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2010年相比提前实现翻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到2020年,生产总值实现288亿元,年均增长8.6%左右;工业增加值209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财政总收入35亿元,年均增长9.2%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11%;出口总额2.5亿美元,年均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年均增长8%。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9.3:75.7:15调整为6.9:74.5:18.6;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50亿元,占GDP比重提升到4%;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3.6亿元,年均增长13.3%;全县经济基本由高效农业、生态工业及服务业主导,迈向创新型县市行列。

——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成效。主体功能区布局更加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城镇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农业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城区实现与中心城区完全融入对接,城区品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4.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45%。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生态、水资源、耕地三条红线得到有效落实,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大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以上,县内各河流的水质基本维持在Ⅲ类以上;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目标之内,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56%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推广,生态文明体系基本形成,争创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城乡和阶层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幸福感明显增强;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提前三年实现脱贫摘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000元、12200元,分别年均增长9%、10%。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全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深化改革和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社会管理模式不断优化,简政放权全面落实,政府职能明显优化,市场经济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上饶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类别

指  标

2015年

2020年

累计或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发展

生产总值(亿元)

172.9

288

8.6左右

预期性

财政总收入(亿元)

22.5 

35

9.2左右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24 

400 

12.5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3.7 

 75

11 

预期性

出口总额(亿美元)

1.85

2.5

6

预期性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0.77

1.1

8

预期性

转型升级

三产比例(%)

9.3:75.7:15 

6.9:74.5:18.6 


预期性

互联网普及率(%)

30 

70 

[40]

预期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 

4

[2]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2.06

2.35

[ 0.29 ]

预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7

54.5

[7.5]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40 

45 

[5]

预期性

民生福祉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2800

35000

9左右 

预期性

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600 

12200 

10左右 

预期性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

[4]

预期性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13

96.22

[ 1.1]

预期性

人均预期寿命(岁)

73 

74.5

[1.5]

预期性

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3.48

5.31

[1.83]

约束性

每千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张)

30 

40 

[10] 

约束性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 

约束性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7.5]左右

约束性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套)

[5000]

约束性

生态文明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0.6]

约束性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185

 156

[-29]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9

11 

[2]

约束性

单位GDP能耗降低(%)

--

上级下达的目标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上级下达的目标

约束性

森林发展

森林覆盖率(%)

70.54%

70.56%

[0.02]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445.7

542

[96.3]

主要河流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重(%)

80以上

85以上

[5]

约束性

空气质量

县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12]

约束性

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2

约束性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80

90 

[10]

约束性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

95 

[5]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COD

--

上级下达的目标

约束性

氨氮

--

二氧化硫

--

氮氧化物

--

[ ]内数为五年累计数。

第四节  发展布局

根据我县在全省主体功能区属重点开发区的划分定位,“十三五”期间,全县空间布局坚持空间开发与保护融为一体的原则,划分为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构建“一核”、“一廊”、“两片区”的空间开发格局,统筹谋划全县经济发展、国土开发和城乡建设,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与平衡。

 “一核”:以县城为中心,茶亭镇、皂头镇、枫岭头镇、石狮乡、尊桥乡、董团乡等为上饶县重点开发区域,推进发展空间的融合和资源的融合,着重发展新型工业、商贸物流、总部经济、房地产、文化教育等产业,人口达到40万人,区域面积达到700平方公里,市政功能配套齐全,打造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

“一廊”:以省道203为主轴,形成贯通南北的带状集镇群、现代农业重点发展区,引导农村人口向集镇集中、非农产业向集镇集聚,推进农业现代化和集群发展。北线为上杉线,以石人乡为重要节点,辐射清水乡、郑坊镇、煌固镇;南线为上杨线,以四十八镇为重要节点,辐射田墩镇、应家乡、黄沙岭乡、上泸镇。

“两片区”:主要承担上饶县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为我县主要的绿色生态保护区,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构筑生态屏障,引导农村人口向集镇集中,限制发展工业;已设立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及以上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为禁止开发区,强化生态资源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北部以华坛山镇为主,湖村乡、望仙乡等灵山景区周边乡村,重点保护绿色生态植被;南部以五府山镇为主,花厅镇、铁山乡等地,重点保护绿色生态和饮用水源。

专栏1: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风景名胜区: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五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五府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远泉省级森林公园、清水湾省级森林公园

第三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以打造“工业集群示范区”为目标,以产业集聚为导向,以振兴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一、推进园区承载大提升

1、加快茶亭产业园建设。始终坚持把茶亭产业园作为强县主战场,加快推进茶亭产业园上升为全省重点产业园和高新产业园,建成为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成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产业链协同高效、服务配套体系健全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实现园区承载能力大提升,力争到2020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税收达到10亿元。

2、加快调园扩区步伐。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实现茶亭产业园新增面积10平方公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滨江大道(园区段)建设,推进以发展大道、创业大道、城南大道为主轴的园区路网工程、污水管网工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新建一座4万吨自来水厂,实施好上分线(园区段)拓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22万伏变电站,配合做好上饶火电厂4*100万千瓦机组工程建设工作;加大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加快园区落户企业投产速度,打造1-2个省级园区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着力抓好上饶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和管理,完成科研与产品展示中心建设,加快循环园区道路网络与雨污管网建设,加快“一市场四中心”项目投产见效,提升营运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

二、推动特色产业大集群

坚持走集聚、延伸、升级之路,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积极打造全省转型升级试点县和全省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示范基地。

1、做强有色金属产业。以江西新金叶实业有限公司、远翔实业有限公司和华丰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推进“三废”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推动产品从低层次、初加工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化,延伸有色金属产业链条,重点发展新金叶环保处置与多金属回收利用技改、铜阀门、特种铜电缆线等铜产业项目建设,努力催生若干个销售收入过50亿大企业集团,力争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过200亿元的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

2、做大机械制造业。加快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重点发展整装制造、智能家用电器制造、汽车配件制造、部件加工等业态,进一步提升产业聚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传统机械制造业改造升级,加快与信息化融合,推进技术工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到2020年,机械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50亿元。

3、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为导向,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突破口,鼓励企业延伸链条、创新模式、上下游配套提升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有品牌、有市场、有竞争力的集群产业。抓好南洋高科园、电子插件等电子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煌固镇50兆瓦、713矿20兆瓦、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实施好“阳光屋顶计划”,谋划五府山与华坛山20兆瓦风能发电项目,建成宽温镍氢高能电池等项目,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力争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的新兴产业群。

三、推动企业发展大转型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工艺改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鼓励企业开展战略伙伴合作,瞄准央企、军工企业、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转型发展的契机,开展资本、产权、技术等合作,帮助企业融资、股权重组、提升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围绕提升企业管理技术水平,引导企业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信息化服务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大企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推进节能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

四、推进产业项目大引进

以茶亭产业园为主平台,围绕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坚持资智并举,突出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引进技术含量高、管理水平先进的企业、项目,推动产业大发展、大集聚,推进产业大转型、大提质,实现主导产业链条延伸、产品配套的一体化集群发展。继续推进枫岭头、石狮、皂头工业基地建设,开展好“饶企回归”、“饶商回归”等返乡创业招商活动,大力发展小微企业。

第二节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以建设“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村落县”为目标,坚持“一核、两结合、三优化”的发展思路,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努力打造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的园区农业、以休闲观光为核心的景区农业和以林下经济为核心的山区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做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1、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瞄准“百县百园”工程,科学规划园区布局,加快水、电、路、渠系、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畜禽标准化圈舍以及渔业规格池箱等配套装备设施,建立标准体系,提高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互补工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积极开展桔秆综合利用,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不断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优化品种配置和种植结构,推广立体种养、水旱轮作、间作套种、节水灌溉等技术,提升农业发展单产能力;大力推广大棚瓜菜栽培集成技术,继续推广以农村沼气为基础的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十三五”期末,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20%,化肥利用率提高30%。

3、促进农业集群发展。突出示范引导,建设和改造一批示范基地,重点支持油茶、茶叶、毛竹、花卉苗木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园区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和扶持一批示范企业,重点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贮藏、运输业,打造特色农业示范园;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鼓励生产要素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集中,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以土地入股为形式的一园多基地产业集群。

二、推进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

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通过完善政策,拓展服务平台,打造好江西邮政(上饶)电商示范园,多举措扶持现代农业搭上信息化快车;通过淘宝、天猫销售平台,加强恩泉油茶、茗龙茶叶、益精蜂蜜、应家红糖等农产品品牌宣传,实现产销直接对接,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继续推动乡镇建立“农村e邮”便民服务站,实现村民土特产直接由服务站代为在网上销售。

三、推进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

1、着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依托灵山景区开发和乡村生态环境、区位交通优势,努力打造以休闲观光为核心的旅游农业。利用好植物开花季节、候鸟迁徙的节点,开发好农业科技示范园、远泉西郊农业生态园、天康生态园等农业休闲观光基地;推进农业与民俗相结合,充分挖掘我县特色民俗文化,开展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民谷风情游,打造一批农业观光园。“十三五”期间,力争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一个国家级农业休闲旅游示范点、两个以上省级农业休闲示范点。

2、开发特色创意旅游农产品。推进农产品向旅游产品的转换,建设好有机茶生产基地、高产油茶生产基地、中华蜜蜂文化产业园、应家红糖生产基地,壮大以全良酒业为主的酿酒业,开发特色旅游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意农产品、农业文化、农业节庆、农业景观,用文化创意放大农业生产效益。

3、打造乡村旅游基地。推进农产品与游乐参与互动,建设好上饶早梨生产基地、杨梅生产基地、蓝莓生产基地、葡萄采摘园、草莓采摘园等一批“精品化、生态型、景区式”的乡村旅游基地,发展果蔬、花卉、苗木等产业。开展果类时节游、节假日游,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品资源禀赋为基础,以中华蜜蜂之乡、中国油茶之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等称号为依托,着力推进农业特色化、产业化。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好以石狮、煌固、郑坊、皂头等乡镇为核心建立的万亩绿色有机粮高产创建示范区,着力提高优质有机稻品质的单位产量,促进粮食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二是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围绕农产品资源,着力发展蜂蜜、油茶、茶叶、果蔬、毛竹、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十三五”期间新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9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2万亩。着力壮大茶叶产业,以五府山镇、华坛山镇、尊桥乡等茶叶生产基地为主,建立万亩有机茶叶生产基地;着力发展城郊蔬菜、适时蔬菜和高山特色蔬菜,重点推进煌固镇、灵山生态走廊、皂头镇、上泸镇、尊桥乡2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和五府山镇、华坛山镇1万亩高山蔬菜基地建设,打造赣东北地区重要的绿色有机蔬菜供应基地;重点扶持花厅早梨、铁山杨梅、清水蓝莓、应家马家柚等优质农产品走向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推动以竹材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毛竹丰产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建成毛竹丰产林基地 12万亩,工业原料林以及大径级用材林基地10万亩;依托灵山风景区,打造好灵山农业生态走廊、花卉苗木产业带,力争将远泉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建成闽、浙、赣、皖四省的苗木交易中心之一。

2、调整农业经营主体结构。以专业化、集约化为导向,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更快更好向市场化发展;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利益链接机制,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加强农业金融保险体系建设,鼓励农商联盟等新性商业模式发展,培育适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营主体。到“十三五” 期末,力争实现农业经营性用地40%集中到新型经营主体,50%农产品由新型经营主体产出。

3、调整农产品品牌结构。逐步改变“有特色没规模、有品牌没效益”的格局,力争每个农业主导产业打造1-2个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鼓励农业生产企业重组与兼并,壮大单个企业的经营规模与实力,打造品牌;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协作模式,实行龙头企业领衔,建立分散生产、同一标准、同一包装、同一品牌的分工协作机制,打造拳头品牌产品。

专栏2: “一区十园”农业发展布局

“一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皂头设施农业综合示范区(核心区),重点建设连片优质种植基地、智能温室大棚、喷滴灌系统、无公害栽培等。

“十园”:盛水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重点建设无公害果蔬种植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绿色有机水产养殖基地、立体生态养殖基地;煌固沿坂观光农业示范园,重点打造连片白莲种植观光基地、优质蔬菜种植基地、精品农家乐等;枫岭头生物科技示范园,重点建设铁皮石斛高效高产种植基地、野生石斛种源保护中心、组培实验室等;南乡精品水果示范园,重点打造柚子、早梨等精品水果种植基地;远泉西郊植物园,打造集天然林、人工林、观赏林为一体的植物科普基地;尊桥生态标准化茶园,打造无性系茶叶良种生态茶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天康休闲生态示范园,建设集风景区、度假村、蔬菜基地、水产养殖等为一体的休闲场所;远泉花卉苗木交易展示园,重点建设集交易、展示、信息的一站式花卉苗木示范园;上潭生态养殖示范园,发展生态养殖模式,构建繁育、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灵山生态走廊休闲体验农业示范园,依托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点打造“油菜花海、高山梯田”等景观。

第三节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以打造“旅游商贸集聚区”为目标,按照“一主、两业、两新”的总体思路,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优势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专业市场和金融业、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努力将上饶县打造成覆盖赣东北等周边地区的服务业高地。

一、突出发展旅游业

1、加大旅游品牌创建。整合绿色(灵山、五府山等)、古色(石人殿、应家安坑龚氏祠堂等)、金色(包家金矿、应家与四十八溶洞等)、红色(七峰岩、李村等)和特色(上饶石、中华蜜蜂、油茶、茶叶、毛竹等)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我县山岳、文化、特色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生态环境,挖掘文化内涵、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等特点,重视生态环境、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保持乡村风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开发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发展度假休闲、健康养生旅游业。重点发展灵山景区,争创5A景区,申报为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拓展项目;坚持在保护中推进五府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创建一批3A景区和4A乡村旅游点,发展一批星级农家乐。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交通建设,提升对外通行能力,完成S203清水至石人公路、灵山大道、灵山左溪至茗洋公路、石狮至灵山大道旅游公路建设,谋划好环灵山旅游公路、环五府山旅游公路建设;推进灵山左溪服务区(二期)、灵山石人殿景区(一期)、水晶峰至南峰塘游步道(栈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西城游客集散中心,对接周边各大景区。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重解决乡村旅游公路、停车场、旅游公厕、环境整治、文物修复等基础设施建设。

3、着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融合。依托我县具有地域特色的灵应(宗教)文化、山水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加快大灵山文化禅园、水晶山景区宗教文化场所、灵山仙都、石人道教、石城寺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华蜜蜂文化产业园、朱子文化博览园、古村落文化等文化旅游建设;加快清水生态旅游度假区、灵山旅游度假山庄、天康生态园、灵山植物园、灵山花千骨旅游、三鼎寻根园等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加强乡村旅游、森林康养、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挖掘优秀民俗文化,加大古村落和历史文物保护与开发力度。

4、加强旅游业融合发展。围绕旅游休闲服务,强化交通、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的配套建设;推进“旅游+商贸”建设,加大对商务旅游、会展旅游、购物旅游、美食旅游等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快吉阳湖旅游综合开发、信江壹号城市旅游综合体、灵山旅游工艺品展览与销售中心、灵山国际度假酒店、灵山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清水湾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推进“旅游+医疗养生”建设,着力发展旅游养老业,鼓励生态环境好的农村家庭建立“侯鸟式”居家旅游服务;积极引导旅游健身项目的建设和旅游景区趣味体育竞赛的开展。

二、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做大现代物流经济规模,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10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实现现代物流业经济贡献明显扩大。做强现代物流平台,积极推动新华龙物流园改造升级,推动企业向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主动服务好坑口物流园区建设,力促建成赣东北最大的物流园区;启动城南物流仓储基地建设,谋划好“互联网+”的现代物流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做优物流企业,推进中合农产品交易中心物流配送区建设,继续扶持大顺等物流公司发展,大力扶持江西邮政快递物流发展,引进孵化一批新的物流企业,促进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2、加快专业市场发展。依托月亮湾汽车城,打造好汽车后市场;依托花卉苗木市场,带动种植基地做大做优;完善城南公交体系,做旺五洲国际商贸城、海纳钢材市场;用实国家专项建设资金,拉动中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推动一市场四中心发展。

3、做大金融服务业。加大金融招商力度,加快引进商业银行到我县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发展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重点加大电子商务、综合市场、物流快递等行业信贷支持力度,形成一大批优质的承贷主体;突出激活农村存量资产,探索“两权”抵质押贷款,引导金融机构面向“三农”开发金额小、门槛低、手续便利的贷款品种。

三、培育做强生活性服务业

1、完善商贸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以总部经济为引领的商务服务业,以金融、律师、会计、信息评估、中介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为重点,以构建高水平、高质量为企业提供市场拓展、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需求服务、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商务服务体系为方向,营造一流的有亲和力和竞争力的商务环境;大力发展商贸零售业,培育壮大香港名城、国际家具城、月亮湾汽车城、远泉花木博园等一批商场市场,提升商业业态;推进酒店、公寓、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降低商务成本。

2、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业。依托灵山、五府山的山水资源、生态环境,着力发展体育健身、生态养生、健康养老等产业,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推动养生养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产业,以公共服务设施为基础,以社会资本为主力,加快体育馆场、登山步道、户外运动设施等建设,重点抓好县城体育健身中心、左溪体育公园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医疗、养老、养生相结合,实施好城南医疗康复养老服务中心、福爵老年公寓等一批重点项目,逐步形成以养生养老基地为服务点、专业医疗健康服务机构为核心的养生养老服务业体系,到2020年,培育3家以上医养结合企业;积极发展养老文化业,整合我县优秀民族民俗文化遗产,推进老年教育发展,修建适合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场地、设施,构建老人文化乐园;推进老年旅游发展,促进老年旅游关联产业的融合,打造形成以老年养生接待为核心、以休闲娱乐体验为特色的大型老年养生旅游目的地。

专栏3:服务业发展重点

一主、两业、两新:一主,旅游业;两业,现代物流业、专业市场;两新,商务服务业、健康养老业。

两大旅游景区——灵山景区、五府山景区。

四个旅游名镇——清水乡、石人乡、望仙乡、五府山镇。

六个旅游名村——石人乡石人村、应家乡安坑村、皂头三联村、茶亭镇南岩村、煌固镇沿畈村、五府山镇船坑畲族村。

八个主题旅游园区——“信江一号”城市休闲旅游综合体、吉阳·尚湖旅游度假区、天康生态园、中华蜜蜂文化产业园、石人道教、大灵山文化禅园、慈泽寺宗教文化园、灵山石城景区。

第四节  坚持市县同城发展,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以打造“中心城市核心区”为目标,坚持融合融入中心城区、服从服务中心城区的发展思路,优化城市总体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一、坚持规划引导,优化空间与产业布局

按照“东融中心城、西联经开区、南接三清山机场、北连灵山风景区”的总体布局,主动对接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及详细规划、专业规划和项目规划修编,重点推进重要地段、重要节点上的城市设计;进一步优化城区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商贸物流、总部经济、金融业,放大同城效应,实现与主城区差异发展。

二、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提升综合承载力

1、提升城区基础设施。统筹老城区改造与新城区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以市政道路为主的基础型城建项目,打通“断头路”,形成城区道路“大循环”,完成老320国道、旭日南大道、七六路、吉阳西路等道路改造,新建望江路、东升路(中段)、物流路等工程;打通出省出县城际交通干线,加快实施320国道南移、上饶大道南北延伸工程、一桥一隧工程(旭日大桥、灵山遂道)等工程,推进功能配套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进一步缩短南北乡时空距离,实现与城区无缝对接、功能互补;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加快新城区建设,改造旭罗大道(罗桥段),实施好江南大道延伸、三江西大道、明诚路及规划支路等工程,推进城南水厂建设。

2、提升城区发展品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加快城区与大坳引水管网、市污水管网的对接,实现与中心城区饮水同源头、污水同处理;完善城区排水排污系统,全面提升雨污水排放通畅能力,改造老城区雨污管网,完善城南新、罗桥新区雨污管网;进一步改善人居条件,适度发展房地产业,积极建设城中、城南、城北等三个城市综合体,推进老城区商贸城改造,实施好25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城中村及城市危旧房改造,在城南、城北建设好一批高品味房地产开发项目;加快建立稳定的燃气供应系统,构建覆盖城区的天然气供应体系,有序推进城区、园区天然气管网工程和加气站建设,城区新建一座加气站;加强居民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推动以公交站台、停车场为主的功能型设施建设,抓好以绿地、小游园和过境水系、公园改造为主的生态型城建项目,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3、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绿色城市为导向,改进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10+2”整治,完善城市规划实施、违控等管理机制,突出实行网格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公共区域实现无线局域网全覆盖;政府部门普遍实现网上协同办公,行政事项90%实现网上办理;信息惠民应用体系逐渐健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一站式”办理;实施好“数字城管”工程,完善“天网工程”建设,形成快速应急处置各类矛盾纠纷、突发事件的城市综合治理能力。

第五节  优化城乡发展空间,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打造“城乡统筹先行区”为目标,构建“一核、半弧、一轴”的城镇空间格局,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推进城乡统筹、镇村联动,加强基础设施延伸拓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平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完善城镇体系,加快形成新型城镇

1、优化城乡发展布局。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标准,强化镇村体系规划,完善中心镇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重镇、城郊新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民族乡。茶亭镇依托茶亭产业园,打造产业重镇,大力发展工业、商贸服务业,助推上饶农商大市场、中金东方总部经济基地、新金叶总部经济基地、朱子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石狮乡依托商贸优势和城郊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城市新郊区;枫岭头镇依托物流园区,打造物流集聚区;皂头镇、尊桥乡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三清山机场,打造城市近郊集镇;四十八镇、应家乡、煌固镇、郑坊镇、田墩镇依托高铁五府山站、上乐公路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华坛山镇、上泸镇、花厅镇依托传统商贸优势,打造边贸集镇;清水乡、石人乡、望仙乡、湖村乡、五府山镇依托灵山景区、五府山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铁山乡依托民族风俗文化和五府山森林公园,打造乡村旅游民族乡。

2、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机制。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推进“四个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交通、水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完善农村经营性土地流转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实现城乡经济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一体;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协调配套,实现城乡经济在产业化链条体系上一体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鼓励农民进城镇就业落户,实现城乡居民住房制度一体化。

3、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本着打造示范镇、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原则,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好、公共服务好、生态环境好、乡风民俗好、社区治理好的“六好”秀美乡村。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抓好“七改三网”建设,每年新增140个新农村建设点,完成150个中心村为主的新农村村庄整治,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乡村经济,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探索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专栏4:“一核、半弧、一轴”的特色城镇空间格局

“一核”:县城所在地,即旭日、罗桥、城南,优先发展,增强作为县域中心的辐射和影响力,进一步发挥在区域经济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

“半弧”:主要包括皂头镇、尊桥乡、茶亭镇、枫岭头镇、石狮乡,辐射带动周边乡镇。

“一轴”:省道203城镇发展轴:北向以石人乡为接点,串接清水乡、郑坊镇、华坛山镇、煌固镇,南向以四十八镇为接点,串接上泸镇、应家乡、田墩镇、五府山镇。

二、突出基础建设,夯实城乡发展基础

1、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路网建设,着力构筑南通北达、承西启东的公路交通网络系统,加快建成“五横两纵两环”的交通体系,重点推进郑五线(S203)公路、上饶机场至五府山高铁站项目建设,推进环灵山、石狮至灵山大道等旅游公路建设;不断升级改造县(乡)道路,着力实施公路桥梁建设和危桥改造,完成69座危桥改建;推进上饶县货运站和茶亭产业园、皂头镇、郑坊镇等汽车站项目建设,加强城区公交循环系统建设,不断提升交通客货运输能力。继续推进农村稳定电能力建设,新建董家、五府山、郑坊、龙潭、灵山等五座110KV变电站,扩容改造旭日、煌固、西城等三座110KV变电站,加强输变电线路改造,形成稳定的供电系统;加强农村天然气配送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天然气使用覆盖面。提升城镇环保能力,积极推进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雨污分流工程,促进污水再生水利用;加大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建设一批农村区域性垃圾处理设施以及乡镇垃圾压缩转运项目。加快形成县-中心镇-中心村三级商业服务设施体系,升级改造集镇农贸市场。

专栏5:“五横两纵两环”的交通网络空间格局

“五横”。第一横:信州区铅岭-八都公路(X005)、八都—清水公路(X005)、清水-灵山-黎家滩公路(X005)、冷铺线湖村-横丰铺前段公路(X516)等组成,县域路线里程约39.6公里;第二横:信州区东瓦窑-石狮公路(X813)、石狮-横山公路(灵山大道)公路(X006)、上饶-坑口公路(上饶一枫岭头段)(Y010)、枫岭头-横峰米岭公路(X804)组成,县域路线里程约29.6公里;第三横:原国道G320上饶-横峰段公路组成,县域路线里程约19.7公里;第四横:铅山鹅湖-茶亭公路(G237)、茶亭-尊桥-皂头公路(X007)、皂头—丰溪大桥(信州区朝阳)公路组成,县域路线里程约21.1公里;第五横:广丰洋口-花厅公路(X810)、花厅-田墩-应家-黄沙-上泸-铅山稼轩公路(X009)组成,县域线路里程约43.3公里。

“两纵”。第一纵:德兴—上饶公路(G237)、上饶--五夷山杨庄公路(S203)组成,县域路线里程131.5公里;第二纵:姜村—望仙-湖村公路(X004)、湖村-枫岭头(冷铺线)公路(X516)、枫岭头-茶亭公路(G237)、茶亭-黄沙中洲-上泸-大坳-甘溪公路(X008)、甘溪-金钟山-金竹排公路(Y026)组成,县域线路里程约134.1公里。

“两环”。第一环:华坛山姜村-湖村-清水-石人-石人殿-望仙等公路组成环灵山旅游公路,县域路线里程约90公里;第二环:花厅-下会坑-五府山塘里-船坑-甘溪-金钟山-金竹排-五府岗公路等组成环五府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公路,县域线路里程约86.8公里。

2、加强水利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山丘水土流失治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显著提升土地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实施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率达70%以上,林草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大力推进大坳水库、茗洋关水库水源地保护,加强农村安全饮安全工程建设,新改建9座乡镇自来水厂。实施好茗洋灌区和上潭灌区节水配套设施改造项目,有效提高水利用系数,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5万亩,新增渠道配套改造灌溉面积1.66万亩。加快完成五千亩以上农田圩堤加固配套建设,重点推进罗桥圩堤加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城南新区与应家乡、花厅镇、上泸镇、望仙乡、煌固镇与五府山镇等防洪工程建设,着力实施好槠溪湿地公园防洪保护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左溪河、石人水、华坛山水、望仙水和船坑山洪沟治理工程,加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第六节  坚持创新创业,建设活力上饶县

以打造“创新创业活力区”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进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推动大众创新创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一、推进科技创新。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促进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度。着力提高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研机构入园、科研政策入园、科研项目入园、科技服务入园、科技人才入园,创建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大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项目为依托,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建立研发中心、科研实验室,提升现有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检验中心的整体水平,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激励机制,加强科技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孵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促进创业创新向不同所有制领域延伸、向各个产业领域拓展,全面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使创新创业成为推动我县发展的新引擎;壮大创业主体,激发主体活力,支持中小微企业“二次创业”,支持科研人员、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人才、境外人才等各类主体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壮大创业群体;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能力,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商事制度等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辟“绿色通道”, 降低创业成本,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创业投资发展环境。

三、壮大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推动模式创新,完善企业孵化体系,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扶持大众创业,支持大业东方返乡创业孵化电商园、上饶木雕创意产业园等平台做大做强,降低准入门槛,提供技术支持,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大力发展“创业咖啡”、“创业工场”等创业空间,培育一批“双创”示范基地。

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推进人才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构筑育得好、引得进、留得住的用人环境。注重人才培育,实施县级重大人才工程,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引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实现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聚集人才;注重人才管理,创新人才工作管理、人才向基层流动、人才评价激励和服务保障等机制,落实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政策措施;加快上饶县智库建设,构建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专家团队。

第七节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上饶县

积极创建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施绿色工程,培育绿色文化,健全绿色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上饶县。

一、加大生态建设。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形成“三廊两山一环”生态安全格局;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煌固镇沿坂村水生态文明试点村建设;实施信江和槠溪河水系连通工程,加快推进河道疏浚、生态堤防建设、水系连通和生态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尤其是大坳水库水质的保护;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灵山风景名胜区、五府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远泉西郊省级森林公园、清水湾省级森林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加大森林抚育和风景林建设力度,建立林业生态保护体系;继续加大中心城区和城镇园林绿化力度,全面提高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实行严格的天然林保护制度,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增强森林资源生态功能;加快推进生态县、生态镇和生态村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等保护与建设,维护生物多样性,严防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二、加强环境保护

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更有力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形成政府、市场、公众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1、深入推进“净水”行动。着力实施“河长制”,强化信江河、饶北河、槠溪河等重点河流水污染防治,加强大坳水库、茗洋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实现工业污水全面达标排放、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强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化肥、农药和类激素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江河源头、水源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划定规模化禽畜养殖禁养区。

2、深入推进“净空”行动。实施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升级、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工地扬尘防治等工程,将细颗粒物等环境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建立大气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推进县城内燃煤锅炉及餐饮服务行业清洁能源改造,推广使用天然气、混合动力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

3、深入推进“净土”行动。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综合治理,实施土壤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畜禽粪便、秸秆和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及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适时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三、发展绿色经济

1、有效节约利用资源。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要素的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引导企业进区入园发展,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快高耗水企业的节水改造,扩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大力推广节能建筑和节能材料;促进矿产资源产业升级发展,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保护稀缺矿产资源。加快供水管网改造,严格实施项目建设“节水三同时”制度,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加快发展绿色产业。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环境友好的绿色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构建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体系。推动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构建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体系。

3、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促进垃圾分类处理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相融合,推进上饶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积极申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一市场四中心”立体功能区投产见效,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到2020年,实现全市90%以上的再生资源入园集中交易及加工再制造,推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体系园区化集中。

4、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树立低碳、绿色的生活理念,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排放、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营造自然、健康、适度、节俭、生态的绿色消费环境和氛围;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推进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比重;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分类投放意识与行为,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四、完善生态机制

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严究,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意见,逐步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权重,形成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和奖惩机制。加强水质水量监测、水域岸线管理、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健全“河长制”绩效评价体系。推进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出台重点流域、森林、湿地、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补偿机制。推行资源交易机制,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专栏6: “三廊两山一环”的生态体系结构框架

“三廊”。 依托信江河、饶北河以及槠溪河形成三条生态景观带,构成县域主要的生态绿廊。

“两山”。北部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南部五府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生态建设重点区,形成县域的两大绿肺。

“一环”。围绕天康生态园、信江一号、吉阳湖旅游度假区、清水湾度假区、远泉西郊省级森林公园等旅游产业项目,发展城郊观光、休闲及水上游乐等旅游项目,形成城郊生态绿环。

第八节  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效能上饶县

始终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主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建立和完善“三单一网”,对接市网上审批系统,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加快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方式,发挥好政府投融资平台优势,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模式,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私募基金,推动企业上市和债券发行,撬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预算制度,理顺县、乡(镇)收入分配体制,完善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调整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推进事权和支出责任相结合,优化转移支付制度,规范财税优惠政策。

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内商外商一视同仁、国企民企平等竞争、大小企业同等对待,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大国有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国有企业监管;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鼓励外来资本以参股、控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三、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各类市场主体依法享有平等准入机会;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水电、医疗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完善各类要素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促进存量低效用地的流转和再开发,推进地籍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

第九节  深化对外开放,建设开放上饶县

着力实施更为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各领域的发展动力。

一、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平台。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发展机遇,拓展市场空间,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内陆城市双向开放高地。强化产业合作对接,立足我县实际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经济协作区建设,大力承接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技术。强化基础设施对接,依托高铁、高速和三清山机场等交通优势,建设好重要交通通道、仓储基地等基础设施项目。

二、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鼓励企业主动“走出去”。提高传统优势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业链由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和物流配送两端延伸,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品,促进外贸发展从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优化外贸发展综合环境,加快推进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政府和协会服务作用,引导企业有效规避贸易风险,增强应对贸易争端能力。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坚持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引资和引智相结合,促进国内外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1、科学选定招商产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生态优势,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发挥绿色食品、生态环境、交通区位等优势,对接国家和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在现代制造、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和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引导外资更多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行业、现代服务业。

2、合理有效利用外资。充分发挥高铁、航空等交通区位优势,围绕“2+3”产业集群、旅游、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产业,开展产业招商、大项目招商,创新招商方式,拓宽引资渠道,提高引资质量。坚持引资、引智和引技相结合,注重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突出引进研发机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鼓励外资参与科技研究合作项目,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第十节  推进扶贫开发,打造脱贫攻坚示范县

明确扶贫攻坚目标,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以贫困村为主战场,推进精准扶贫脱贫,通过示范引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三个阶段,确保贫困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确保我县提前三年即2017年底前“脱贫摘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着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别、找准问题、分类实施”的总要求,以建档立卡为重点,瞄准致贫因素精准发力,结合实际制定脱贫规划,选准扶贫攻坚举措,一村一策、一户一策、逐户销号、逐人脱贫,针对性地开展扶贫,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产业发展脱贫一批。找准优势富民产业,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大户与贫困户利益连结机制,完善作模式,提升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统筹涉农资金,深入推进“一村一品”扶贫工程,重点扶持农林牧业、生态和绿色产业、乡村旅游、传统工艺品、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

转移就业脱贫一批。以就业为导向,建立贫困人员就业台帐,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贫困人员就业技能培训,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用足用好自主创业小额贷款,为贫困家庭创业人员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服务,鼓励贫困家庭自主创业。支持园区、景区面向贫困群众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就业,非技术性岗位优先录用贫困群众;对生活在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地区的人口,实行生态补偿机制脱贫。

教育发展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家庭教育扶贫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放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教育补助资金和大学生源地助力贷款、高考入学政府支助资金,减少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扶贫,最大限度地减免贫困家庭子女学杂费,提供助学金,引导职业学校采取顶岗实习或校企合作等方式,提高贫困家庭子女就业能力,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区、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整体移民搬迁扶贫,合理确定搬迁安置房建设标准,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支持贫困地区结合小城镇建设、产业园发展、景区建设、新农村建设,设立移民扶贫集中安置点,加大后续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探索利用农民进城落户后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安置房屋和土地来安置搬迁农户。

政策保障脱贫一批。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群众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构筑基本医保、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大病救治等多道防线,进一步加大对特困人群的医疗费用救助力度,扩大大病保险覆盖面;制定贫困家庭医疗优惠政策,降低贫困群众医疗负担,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

二、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扶贫地区优先,以路、水、电、房、通讯、互联网为重点,切实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重点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补齐贫困乡村的公共保障服务短板;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解决农村贫困群众安居问题。

三、建立健全扶贫脱贫机制。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统筹力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扶贫脱贫新机制,确保精准扶贫脱贫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落实镇(乡、街道)党政一把手扶贫脱贫工作责任制,完善扶贫考核机制,对贫困镇(乡、街道)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对生态脆弱地区降低部分经济指标考核标准。建立扶贫督察制度,实施贫困镇(乡、街道)约束制度,强化对必须作为和禁止作为事项监管。健全地区协作机制和党政机关、驻县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强化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和村支部“第一书记”帮扶脱贫。完善行业扶贫机制,落实行业扶贫主体责任,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纳入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机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建立扶贫对象退出制度,明确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标准、程序和后续政策。完善贫困地区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拓宽资金渠道。向上争取和县财政安排的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最大限度向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上级下达的贫困地区公益性建设项目,需要县级财政配套的资金全部足额到位;优先保证扶贫开发用地需要,专项安排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第十一节  增进人民福祉,建设幸福上饶县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推进精准扶贫,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符合县情、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基础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推进第一保育院建设,力争每个乡镇建有一所中心示范幼儿园,城区每个新建小区建有一所达标幼儿园,确保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县三小、七小、八小、第五中学、上泸镇中心小学等项目建设,义务教育小学普及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8%以上。大力普及高中教育,扩大教育规模,高中毛入学率稳定在90%以上。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办好县综合高中,力争五年后在校职业类学生达到3000人以上;推进继续教育,加强成人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健全老年教育体系;加强教育信息化改造,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县“三馆一剧场”建设,达到国家二级馆(场)以上标准;继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建设,实施好“农家书屋”,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继续实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积极打造“上饶灵山旅游文化节”、“谷雨诗会”、“石人庙会”等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适时推进茶亭包家金矿遗址、红军北上遗址开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满足多样化社会文化需求,构建“一园两区”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好大灵山文化禅园、上饶石文化产业园、中华蜜蜂文化产业园等项目;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强和改进民营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加强体育健身活动设施建设,增强群众身体素质,新建城市体育健身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力争50%乡镇建成一个公共活动健身场,80%的行政村建成一个村级公共活动健身场。

专栏7:上饶县文化产业“一园两区”空间布局

“一园”,即上饶灵山文化创意产业园,以灵山生态景观走廊为核心,高端打造集文化企业、文化舒展、文化产品展销一体的产业园,搭建特色文化展示和交易平台。

“两区”,一是依托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打造灵山文化旅游区,主要包括以石人殿祈福为代表的灵应文化、道教文化;以石人板桥灯、清水唢呐、石人串堂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二是依托五府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打造五府山休闲文化产业聚集区,主要包括五府山生态文化、上泸古镇文化、黄沙岭稻香文化、铁山畲族文化等。

三、促进就业持续增长。建立健全功能完善、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注重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为重点的家庭服务业。完善落实创业政策,支持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城镇待业人员等创业就业;建立健全“招工、培训、上岗”三位一体培训机制,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率。“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统筹推进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五险合一”,着力扩大社保覆盖面,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社会保险,落实好社保关系跨地区和跨身份转移接续政策,逐步将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接入城镇社保体系;统筹考虑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主体,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妥善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的新模式。

五、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对象求助标准,全面建立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扩大“一站式”救助定点医院,不断提高求助水平。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重点抓好示范性、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和福利设施建设,新建县残疾人托养中心与康复中心、儿童福利中心,实现农村敬老院新改建全覆盖。

六、加快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发展,加快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设好县人民医院外科住院大楼、医技大楼,实施县中医院二期建设工程,推进县血防站综合改造工程,抓好妇幼保健院婚育大楼建设,规划建设城南新综合性医院,县人民医院争创“三级综合性医院”,县中医院争创全省示范县级中医院;继续抓好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村卫生计生室建设,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进程;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健康服务业,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理工作机制,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紧急医疗救治网络体系,进一步提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医疗救治能力;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和使用,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大力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做好健康教育、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筛查等服务工作,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强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金人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卫生计生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国家“二孩”政策,促进全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社会保障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服务向特殊困难老年人倾斜,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积极推进老年文化体系建设。

八、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认真实施儿童、妇女发展规划,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妇女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为受害妇女儿童提供紧急庇护、矛盾调适和心理疏导等服务。加强婴幼儿早期启蒙、留守儿童和独生子女社会行为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综合素质。

九、提升气象档案等公共服务能力。以气象观测站整体搬迁为契机,建设好上饶县气象科普教育馆;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能力。以完成县档案馆建设为重点,加强档案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事业公务服务水平。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

十、全面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坚持质量兴县、品牌兴业、标准引领,大力实施产品质量标准提升行动,全面提升上饶县 制造质量水平和整体形象。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推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水平全面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快将铜产业深加工、新能源电池和光学等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转化为标准,增强企业在国际国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健全质量发展政策与规章制度,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检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7%。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检测与评定中心和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活动,加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区域名牌和专业品牌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品牌抱团发展,支持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强化品牌保护。

第十二节  健全治理体系,建设法治上饶县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要求,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力度,健全社会治安管理体制

1、建立开放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开放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增进公众对司法信赖度;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法治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法治信念和业务能力。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加强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2、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应急预案;加快城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法规体系建设,健全防控网络,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实现应急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

3、推进“平安上饶县”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建设15分钟维稳圈;严厉打击、集中整治“黑拐枪”、“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和侵害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快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增强公众社会参与程

1、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并完善一批集党建、劳动保障、社会救助、计划生育、社区治安和便民利民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加快政府公共服务、居民互助服务、市场提供服务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2、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公共资源和公共领域向社会组织开放,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适度放宽经济类、公益类社团和基金会的设立,简化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程序;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常态监管机制,把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纳入依法有序管理。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加强社会文明建设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充分发挥“道德讲堂”作用,弘扬传播传统文化;积极开展“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好人”推荐学习宣传活动,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巩固加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推进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载体,大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服务、文明餐桌以及“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志愿服务等活动。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普及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抓好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和交通战备建设,加强人民武装、民兵预备役工作,争创“双拥”工作模范县。

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行政,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实现政府机构组织和工作程序的规范化、法制化,推进政务公开,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着重提高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第四章  切实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十三五”规划,是全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引领,关系到全县发展的大事,要动员全县力量,发挥其主动性和创新性,从制度、政策、资金、智力等方面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切实保障规划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努力完成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

第一节  健全规划实施协调机制

要依据规划要求进行组织实施落实,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各责任部门制定相关具体实施方案,分解规划目标和任务,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落实工作责任。统筹规划协调实施,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并纳入各地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各部门要制定相关的产业专项规划,切实加强各项专项规划在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与总体规划相衔接;注重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年度计划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配套;制定年度发展目标,建立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管理体系,要对本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年终报告,特别是对约束性指标的进展完成情况要进行跟踪分析。如遇到发生重大变化或不可预见因素,直接影响到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县政府应及时提出调整方案,报告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完成。

第二节  强化配套政策保障

围绕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强化配套措施保障。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统筹协调作用,制定完善的土地、科技、资金、税收等产业发展政策,依托市场配置资源和优良的政策引导,促进产业结构发展升级。全面激活民间资本,调动市场融资功能,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创建良好的投融资环境。科学规划国土用地,推行集约节约用地,对产业发展给予适度的土地政策。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创业再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给予节能环保型企业减免税收的政策。鼓励社会科技创新,实行重大科技奖励,将科技融入产业发展,以科技支撑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完成规划目标。

第三节  实施人才战略

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建立以县级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辐射全县的人力资源市场网络体系;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积极引进和用好县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要引进业界领军型人才,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进人才服务和管理方式,落实国家重大人才政策,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发挥人才战略优势,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各位代表,上饶县“十三五”规划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开阔的思路加快发展、更加务实的作风保持稳定、更加精准的措施脱贫攻坚、更加严格的纪律管党治党,为把上饶县打造成全省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示范县、实现“五年决战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